2011年6月17日 星期五

針傷科臨床心得分享_許仁豪醫師

講者:義大醫院中醫針傷科主任  許仁豪醫師
講題:針傷科臨床心得分享
時間:2010/05/18
地點:義守大學

前一陣子系上邀請到蠻多西醫師來演講,講他們的臨床心得或是研究成果。我觀察到有幾位厲害的醫師,他們講到有興趣的主題時,眼睛就散發出了光芒,可以很確切的感受到他們對醫學的熱情。一直有一個小缺憾是沒有碰到像他們這樣散發對醫學熱情的中醫師。今天,在針傷科許仁豪主任的分享過程中,我看到了同樣的光芒,那是一種全心投入,不計較得失的一種態度。

許主任跟我們談了很多,以下是我覺得比較受益的部分:
(1)   當一個醫師,要喜歡念書
西醫對於許多疾病都有治療的Guideline,中醫的經典,如內經、難經、傷寒論、金匱要略就類似西醫的Guideline。中醫體系的發展,就是循著這些經典的脈絡,再發展出去。所以說,熟讀經典就是站在一個高處,能掌握中醫的核心思想。許主任再三的鼓勵我們要好好的鑽研這些經典。在這些經典的架構下,再去針對患者的體質去做微調,有些時候真的是在Try condition,沒有十全的把握。但是,主軸大方向抓對了,產生反效果的機會就可以降低。

另外,念書先念目錄也是一個好的辦法,能掌握全書的大觀,再去深入閱讀,比較不會有見樹不見林的窘境。

(2)   從教中學
許主任提到東勢的鍾永祥醫師,鍾醫師臨床經驗豐富,又有開班授課,所以他的取穴及針灸十分精準。張原彰老師之前在上內經時也說他在備課時重新念了許多次的內經,結合這幾年的臨床經驗,收穫比當初在學校上課時多很多。考完解剖實驗後跟一個考得不錯的同學聊天,他說他在上課時會想趕快把這些構造認出來,然後講給別人聽,這樣效果蠻不錯的。在教學的過程中,自己要先弄懂那些內容,內化之後再用自己的話講出來,所以記憶會很深刻,是一種不錯的學習方式。

(3)   要不要先學針灸?
許主任是認為不用那麼急,可以先把十二經絡的走向及重要穴位背一背。也可以先拿報紙或水果練指力。至於參考書籍,許主任則推薦黃維三老師的針灸科學,林昭庚老師的針灸書,以及WHO的標準穴位。

另外昨天家聚,和張原彰老師有聊到學針灸的心得,他認為首先取穴要精準,要能找到穴道確切的位置,接下來才考慮進針手法。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